联系半岛官方下载CONTACT US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
手机:13977452561
电话:0898-7451241
邮箱:admin@eyoucms.com
查看更多
R设备展示EQUIPMENT
你的位置: 首页 > 设备展示

故纸里流淌出市半岛官网井时光(图)

发布时间:2024-03-26 14:12:22  点击量:

  半岛官网半岛官网从某种意义上说,现代人每天都活在眼花缭乱的广告世界里。其实中国古人从日中为市到抱布贸丝,早就开始了广告行为,可追溯到殷商时期,《易经》《诗经》中皆有记载。久远的历史晦涩难懂吗?不见得,学者由国庆最近就写了一本让人看着不累不难的书,名叫《流金岁月:古人的广告生活》,书中从原始社会依序落笔至清代梁启超提出“广告”一词,可谓一部比较完整的古代广告与社会习俗史话。

  《楚辞·天问》里说:“师望在肆,昌何识?鼓刀扬声,后何喜?”这里的“师望”是姜太公吕望,“昌”是周文王姬昌。传说,姜太公在没有被周文王启用前,在商都朝歌市肆的肉店中当伙计,他操起屠刀高声叫卖,以招揽生意。这该是古人叫卖与“音响”广告的较早记载了。再说民间市场,人们常用“挂羊头卖狗肉”比喻表里不一、名不符实,典故源于《晏子春秋》中齐国晏子所说的话,它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商家应该是卖什么挂什么,以实物广告招揽生意。虽然古代的“阛阓之制”对市场有限定,但广告生生不息,到了宋朝市场开放、市井繁盛,广告由此迈向大发展时代。

  作者在书里用朴素无华的文字像是与读者聊天,以历史遗存为研究基础,从不同视角还原、解析了古人的广告生活。比如,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雕刻铜印版是北宋的文物,它印刷出来就是一份古朴的仿单(印刷品)广告。其上不仅有店名,中心还有白兔捣药图。广告语也言简意赅、清晰明确:“收买上等钢条,造功夫细针,不偷工,民便用,若被兴贩,别有加饶。请记白。”此印版与仿单的产生是隋唐雕版印刷发明以来,作用于工商广告最直接的例证,被史学界认定为目前所知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,比欧美广告印刷品的出现要早很多。

  宋代散文家孟元老在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记载,北宋都城汴京有“正店七十二户,不能遍数”。所云“正店”就是有店名招牌的店铺。类似市井之貌在画家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也清晰可见。《清明上河图》描绘招幌多达20余处,旗帜、字牌、柜招、坐地招、冲天招等不胜枚举,如卖羊肉的“孙羊店”,卖香料的“刘家上色沉檀楝香”,另有药材庄亮出的“神农遗术”广告词也不乏寓意。

  使用响器也是古人的广告手段。自东汉以来,民间卖饴糖(饧糖)的小贩常用箫吹奏出美妙的曲子招引食客,此风一直延续,宋诗《寒食》吟咏:“草色引开盘马地,箫声催暖卖饧天。”在南宋都城临安,茶肆习惯敲响盏引客,街头磨铜镜、磨刀剪的人用串起的铁片(或铜片)做成的“惊闺”招揽人来。敲铜锣、云锣等也被商贩常用,元代大都的蒸食铺在清晨营业时就以锣声为号,好像在告诉市民本铺已营业,若吃快来买。明代《永乐大典》里描述剃头匠时说:“肩搭红巾,艳色照人金闪烁;指弹清镊,响声入耳玉玲珑。”这里的“清镊”就是我们后来常见的“唤头”。

  《南都繁会图》描绘了明末南京繁盛的市井。画中街道商铺林立、游人如织,百余种广告招牌、幌旗异彩纷呈,令人目不暇接,读者可见“天之美禄”“东西两洋货物俱全”“西北两口皮货发客”“兑换金珠”“万源号通商银钱出入公平”“京式靴鞋店”“川广杂货”等广告,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“东西两洋货物”字样,确切反映了当时中西贸易的活跃。

  从研究针铺印版开始,作者由国庆搜罗、揣摩过不少古代印版。他注意到,传统广告老印版在最初很长时间是重文轻图的,简洁明了、规整统一。印版上中部位置突出字号名称,陈述性的文字密布整个版面。其实,重文字的设计观念与古代商业文化理念的影响密不可分,以诚取信、以义取利的信条在一代又一代商人心中根深蒂固。后来随着市场成熟、竞争加剧,广告印版图画也就不一样了,其设计往往结合自身行业特点、价值取向、寓意、诉求等,采用百姓熟悉的如意、福寿、三阳开泰、和合二圣、天下太平、八仙、八吉祥、聚宝盆、和气生财等图案。广告边框的装饰也日趋凸显,海水江崖、万代盘长、万字不到头、书卷、花草等纹样皆大胆吸纳,使广告画面更加丰满,内容更具吸引力。

  从《流金岁月:古人的广告生活》这本书中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市井商业之美,还能体味到作者的种种温情和感动。掩卷回味,仿佛是沿着街巷一下子闪进一卷充满历史风情的画中。眼前是目不暇接的招幌,五颜六色;耳畔是南腔北调的招徕之声,此起彼伏……让人禁不住产生一种怀旧的心绪,久久难以释怀。作家冯骥才曾为由国庆的老广告研究写下一段话:“广告是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,也是一种商业美。古人还在不经意中把不同时代的审美与风韵融入形形的广告中。”

  由国庆有个座右铭“无事少说话,有闲写文章”,他却在这本书里说尽了昔人往事。《流金岁月:古人的广告生活》被誉为“国内第一本用说话的方式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广告发展史的书”,这里的“说话”是指通俗易懂的白话,就像与读者轻松闲谈,把古代文献中有关广告的内容用最能让人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,有别于类似学科研究或“掉书袋”式的表述形式。由国庆说,既然是大众读物,就要贴近读者,通俗易懂,给人愉悦的阅读感受,这样一门学问才能真正得到普及。这也许是一种创新,或是与时俱进的创作方式吧。

  中国广告虽然起源很早,但直到19世纪末,我们的语言文字中还没有出现“广告”一词,古人习惯使用的是“告白”二字,清末的中国商人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依旧叫“买告白”。戊戌变法失败后,梁启超流亡日本,在那里得到其夫人李蕙仙的堂兄的资助,于1898年12月23日在横滨创办了《清议报》。该报为旬刊,载有论说、名家著述、杂俎、文苑、外论汇译、纪事、群报撷华、广告等,以广民智、振民气为宗旨。

  《清议报》的每一细节无不显现着梁启超的改良思想,以及对世界新思潮的关注。梁启超对于报刊广告这一近现代宣传形式的价值有着足够的认识,《清议报》在创刊的第一期尾页就刊登了招揽广告的《告白价目》。1899年4月30日《清议报》出版第十三期,刊末是该报用日文发布的招登广告的稿件,题目为《记事扩张卜广告募集》,并附有广告价目的《广告料》一则。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人在自办的中文报刊上最先使用的“广告”一词。

  梁启超及其《清议报》对“广告”的率先使用并非事出偶然。梁启超到日本后,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新闻理论对他影响很大,《清议报》的创办,更好地实现和传播着他先前提出的报刊要“去塞求通”的观点。梁启超认为,国情的通与塞关乎国家的强与弱,“通”即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,“广告”一词的导入,正是“通”的具体表现。再有,梁启超在《清议报》上曾专门论说办好报刊的四条原则。其中“思想新而正”“材料富而当”的观念即强调新思想、新知识对读者的重要性,“富”就是“能使人读其报,而全世界之知识,无一不具备焉”。在国人积淀丰厚的语言文字中,对于新词汇的认定与流行并非易事,将“广告”一词作为新知传播给国人,也反映出梁启超的良苦用心和超前意识。

  梁启超的广告理念很快影响到国内媒体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10月18日的上海《申报》,首次在国内报刊使用“广告”一词,刊登的是《商务日报广告》。此后,传统的“告白”与现代的“广告”并行使用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清廷成立农工商部,农工商部随即创办了商业刊物《商务官报》,同年第二期所载的《美国商用输出入通法》一文中,作者谈到如何向国外推销货物时写道:“一曰储养巡游外国卖货之人……二曰多设广告之法,使店与货物之名得闻于外国也。”这是目前所见中国官办报刊最早使用“广告”一词的记载。同年,清廷《政治官报章程》创刊,“广告”一词也很快出现在该刊中,相继得到中国官方的认可。

【返回列表页】

顶部
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 电话:0898-7451241 手机:13977452561
Copyright © 2012-2023 半岛官网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ICP备案编:皖ICP备2021007101号-1